![]() ![]() |
【主要成分】吡喹酮
【性 狀】本品為白色片。
【藥理作用】藥效學 吡喹酮具有廣譜抗血吸蟲和抗絳蟲作用。對各種絳蟲的成蟲具有極高的活性,對幼蟲也具有良好的活性;對血吸蟲有很好的驅殺作用。吡喹酮對絳蟲的準確作用機理尚未確定,可能是其與蟲體包膜的磷脂相互作用,結果導致鈉、鉀與鈣離子流出。在體外低濃度的吡喹酮似可損傷絳蟲的吸盤功能并興奮蟲體的蠕動,較高濃度藥物則可增強絳蟲鏈體(節片鏈)的收縮(在極高濃度時為不可逆收縮)。此外,吡喹酮可引起絳蟲包膜特殊部位形成灶性空泡,繼而使蟲體裂解。對血吸蟲和吸蟲,吡喹酮可能由于增加鈣離子流進蟲體而直接殺死寄生蟲,隨后形成灶性空泡并被吞噬。
藥動學 本品內服迅速而幾乎完全吸收,但有顯著的首過效應。犬和綿羊用藥后,分別在0.5~2小時和2小時達到血藥峰濃度。肌內和皮下注射較內服的血藥濃度維持時間更長。吡喹酮分布于全身各種組織,其中以肝、腎最高,并可穿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。這種廣泛分布的特點有利于驅除宿主各種器官(肌肉、腦、內臟和腹腔)中的幼蟲。進入體內的吡喹酮迅速由肝代謝為無活性的單羥化或多羥化代謝物,主要在尿中排泄。內服給藥的消除半衰期分別為:黃牛7.7小時,羊、豬1.1~2.5小時,犬、兔3~3.5小時。只有極少的原形藥(綿羊為0.1%)從尿或糞便中排泄。
【藥物相互作用】與阿苯達唑、地塞米松合用時,可降低吡喹酮的血藥濃度。
【作用與用途】抗蠕蟲藥。主要用于動物血吸蟲病,也用于絳蟲病和囊尾蚴病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一次量,每10kg體重,牛、羊、豬1~3.5片;犬、貓0.25~0.5片;禽1~2片。
【不良反應】
?。?)高劑量時,牛偶見血清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,部分牛會出現體溫升高、肌肉震顫、臌氣等。
?。?)犬內服后可引起厭食、嘔吐或腹瀉,但發生率少于5%,貓的不良反應很少見。
【注意事項】
?。?)4周齡以內幼犬和6周齡以內小貓慎用。
?。?)吡喹酮與非班太爾配伍的產品可用于各種年齡的犬貓,還可以安全用于懷孕的犬貓。
【休 藥 期】28日;棄奶期7日。
【規 格】0.1g
【包 裝】6片/板×20板/盒
【貯 藏】遮光,密封保存。